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國際社會看中國這十年)

2022年10月24日06: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在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的同時,中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用實際行動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贊譽。

  “展現出立志於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

  開門見山,竹林環抱。在“兩山”理念誕生地浙江安吉,來自韓國的崔承夏已經經營木制品生意多年,見証了這座山城的綠色發展。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崔承夏說,在自己居住的安吉上墅鄉,以前有一些造紙企業、水泥建材企業和礦山,對生態環境有一些破壞。“如今,綠色環保型企業逐漸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力。相信未來這裡的綠色經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從重慶市區出發,驅車約6個小時進入巫溪縣。這個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縣城,擁有西南地區最大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來自比利時埃諾省農業與農業工程中心的馬鈴薯晚疫病防治專家塞爾內爾曾在這裡工作。“我第一次到巫溪時,那裡還是中國典型的偏遠地區。現在,當地已經發展成為著名的‘綠色生態馬鈴薯之鄉’和生態旅游勝地。”巫溪在走出生態困境、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留住了生態之美,令塞爾內爾驚嘆不已。

  10年間,中國生態底色不斷擦亮:祁連山經歷“史上最嚴”整改,實現由“黑”到“綠”的底色之變﹔鄱陽湖水域江豚由2017年的457頭增至2021年的700余頭﹔全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雙增長”……葡萄牙新絲路協進會主席費爾南達·依列烏認為,中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為改善生態環境做出了許多有益探索。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在中國生活了20余年的烏拉圭作家羅維塔對此深有體會。“首都鋼鐵公司曾經的廠址,現在成了環境優美的冬奧園區﹔北京的大街上行駛著許多電動汽車,配套設施也日益完善。”在他看來,中國的環境治理成效顯著,民眾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一幅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圖景,逐漸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收獲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中國“三北”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