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黨的作風建設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

“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

宋傳信

2025年05月19日08:22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外在體現,關乎人心向背和事業興衰,也關乎黨的生死存亡。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堅持與不正之風作斗爭,培育和形成了眾多優良作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的形勢和任務,我們黨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不斷前進。

  革命建設年代,培育黨的優良作風

  黨的作風,也稱黨風。黨內最早提出“黨風”概念的是毛澤東。1942年2月,他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作《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中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任務,並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只要我們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能被我們打倒的。”經過延安整風,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概括提出黨的三大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自我批評的作風,並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

  嚴密的組織、嚴明的紀律和優良的作風,使共產黨贏得了民心,進而贏得了全中國。面對新形勢,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諄諄告誡:“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新中國成立以后,他屢屢推動全黨整風,整治不正之風。特別是“三反”運動中的劉青山、張子善案,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數,對抵制舊社會的惡習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政風和健康的社會風氣,起了很大作用。

  改革開放時期,不斷深化黨的作風建設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陳雲等黨中央領導人全面總結和汲取歷史教訓,反復強調黨內最迫切的一個問題是“恢復黨的好作風”。

  1980年11月,中央紀委為貫徹實施《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召開了座談會。會議期間,中央紀委第一書記陳雲尖銳地指出:“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這一論斷得到鄧小平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贊同,並在全黨形成共識。

  1989年7月28日,中央作出《關於近期做幾件群眾關心的事的決定》,要求從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同志做起,在懲治腐敗和帶頭廉潔奉公、艱苦奮斗方面先做七件事。黨對保持和發展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極端重要性,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990年3月,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

  黨的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之后,黨所處的環境有了很大變化,黨風廉政建設成為黨建工作的重點。2001年9月,黨中央作出《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對加強作風建設做出全面部署,提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要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時代新征程,鍥而不舍集中整飭黨風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作風建設入手,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會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即“中央八項規定”,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規范出訪活動、改進警衛工作、改進新聞報道、嚴格文稿發表、厲行勤儉節約等八個方面,對中央政治局成員改進工作作風提出明確要求。黨中央率先垂范,各地區各部門陸續出台相應的實施細則,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反對“四風”貫穿於從嚴管黨治黨的全過程,遏制了不正之風在黨內的滋長,扭轉了長期管黨治黨“寬鬆軟”的局面。在推進黨的作風建設中,黨中央和相關部門先后頒布一系列重要文件,如《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關於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嚴肅整治“會所中的歪風”的通知》《關於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的意見》,保持著推動黨的作風建設的強勁勢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作風建設,敢於動真碰硬,嚴肅查處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體系,為作風建設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推動黨的作風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回顧黨的百年歷史,我們黨在作風建設方面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形成了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優良傳統。這些寶貴經驗對於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黨的作風建設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確保黨始終保持旺盛的生機與活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作者為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市地方志辦第二研究處處長)

(責編:劉圓圓、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