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持續擴容提質、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市場規則更加成熟

努力營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權威發布·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本報記者 歐陽潔

2025年08月23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制圖:汪哲平

  8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高質量發展成就。

  “‘十四五’以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堅持監管規范和促進發展並重的職能定位,努力營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羅文介紹,我國超大規模市場持續擴容提質、市場體系不斷健全、市場規則更加成熟。

  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台

  “市場規模龐大、發展空間廣闊,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發揮好這個優勢,需要大力破除地方保護、及時防止和制止市場壟斷,維護好、建設好全國統一大市場。”羅文介紹,“十四五”時期,經過不懈努力,在暢通和做強國內大循環方面形成了系列有效保障機制,消除了系列制約要素資源流動的堵點卡點。

  破除地方保護、維護統一大市場的制度更加健全。推動反壟斷法實現頒布15年后的首次大修,第三次修訂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上升為法律規定。推動出台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政府審查全覆蓋。同時,還制定了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規定等12部支撐法律實施的配套規章。

  規制市場壟斷的執法更加有力。加強對重點領域壟斷風險的監測評估,強化平台經濟常態化監管,為防范和制止網絡市場無序競爭設置了紅燈、劃出了底線。持續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查處供水、燃氣、建材、機動車檢測等領域壟斷案件。

  反不正當競爭的政策措施更加剛性。建立起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共審查重要政策措施4.22萬件,對1.14萬件提出審查修改意見,從源頭上防止了不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出台。組織開展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執法專項行動,堅決糾治了各種封閉“小市場”、自我“小循環”的行為。

  發揮區域市場一體化的引領作用更加有效。探索推動長三角等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滬蘇浙皖聯合發布實施電子証照共享應用規范,建設大灣區信用數據共享專區和跨境信用綜合服務平台。區域市場制度規則的逐步統一,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起到有效的輻射帶動作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柳軍介紹,“十四五”以來,連續組織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全國統一銷毀行動,涵蓋30大類200多個品種,貨值達27.9億元。建立和實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等信用監管制度,企業信用指數從2020年度的128.6上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161.61。“十四五”時期,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處理投訴舉報8902.8萬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7.1億元﹔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74.9萬件,挽回經濟損失57.8億元。

  羅文表示,“十五五”時期,將繼續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以更實舉措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全力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台。

  “十四五”以來,個體工商戶淨增3394.6萬戶

  “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總局不斷優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全面完成“証照分離”改革,建立了統一的經營主體准入制度,實施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充分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業活力。“十四五”以來,我國企業淨增1999.9萬戶,個體工商戶淨增3394.6萬戶。

  市場准入更加規范。推動修訂公司法,依法增設最長5年出資期限,指導存量和新設公司按期認繳,遏制了天價出資、超長出資、盲目出資等市場亂象。推行登記注冊“實名認証”,推行企業名稱、經營范圍規范化登記,優化設置了登記事項“紅綠燈”。

  市場退出更加順暢。進一步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依托企業注銷“一網服務”平台,推動高效辦成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全面實施經營主體簡易注銷登記,確保無債權債務經營主體通過簡易程序最短21天就可以退出市場。

  企業辦事更加高效。推廣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推動開辦餐飲店、企業信息變更、企業遷移登記、“個轉企”等“高效辦成一件事”。其中,開辦餐飲店時間由過去的37天減少至現在的15天,企業信息變更材料由23份精簡至6份。擴大電子營業執照應用,電子營業執照下載量3.7億次,累計使用6億多次,大大便利了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

  監管執法更加公正。深入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持續擴大部門聯合抽查事項范圍,最大程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發布行政違法行為首違不罰、輕微免罰清單,著力防范“小過重罰”。

  針對外賣點餐、直播帶貨等多種新消費場景,強化對平台企業合規指導

  “十四五”時期,《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國家標准化發展綱要》發布,宏觀質量政策體系更加健全。

  食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十四五”時期,推動強化全鏈條監管,嚴把許可准入關,強化全過程監管,組織全覆蓋抽檢,嚴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糧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等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高位。嚴格嬰配乳粉質量安全監管,嚴厲整治校園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同時,嚴格規范新興業態,針對網絡購物、外賣點餐、直播帶貨等多種新消費場景,強化對平台企業合規指導。

  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國家藥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4%以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楊勝介紹,每年抽檢各類藥品20余萬批次、醫療器械2萬余批次、化妝品2萬余批次,對國家集採中選產品實行生產企業檢查和中選品種抽檢全覆蓋。“十四五”以來批准的創新藥達到204個、創新醫療器械265個。目前,我國醫藥產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創新藥在研數目達到全球的30%左右。

  工業產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志勇介紹,發揮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和強制性產品認証的准入把關作用。將6種高風險產品納入生產許可証管理、15種產品納入強制性產品認証管理,發現並依法處置22萬批次不合格產品。深入推進質量技術幫扶“提質強企”行動,累計幫扶企業37.6萬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3日 03 版)

(責編:李楓、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