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精准投放崗位、加強教育培訓、豐富扶持政策……

多舉措促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民生一線)

本報記者 李龍伊

2025年08月27日08: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也關系著退役軍人切身利益。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架橋鋪路,需要多措並舉、協同發力。拓寬就業渠道、搭建就業平台,不斷提高就業服務精細化水平﹔加強教育培訓,設置實用性強、就業率高的培訓項目和課程,不斷提高退役軍人就業能力﹔不斷完善創業扶持優惠政策,為退役軍人施展才華搭建廣闊舞台……各地各部門進行了有益探索,支持退役軍人就業政策體系逐步形成。

  ——編  者

  

  前不久,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指導舉辦了一場退役軍人及家屬、隨軍家屬專場招聘會。70家優質企業帶來超750個高匹配度崗位,創業孵化區、技能培訓區、擁軍一條街等特色服務一應俱全。

  數千名退役軍人及家屬、隨軍家屬穿梭其中,尋找機遇。工作人員熱情講解,求職者滿懷期待。“這次活動很暖心!期待找到心儀工作。”一名退役軍人說。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近年來,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把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頭等大事,引導廣大退役軍人爭做各行各業的生力軍,在新“戰場”上續寫榮光,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拓寬渠道,優質崗位精准適配

  優質崗位,正在向退役軍人精准投放。

  今年5月,吉林省退役軍人大學生校園招聘會舉行,吸引了全省百余家優質企業、千余名退役軍人大學生參加。

  “我們帶著滿滿誠意而來!”招聘會上,中鐵十三局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祝春雨說,“退役軍人紀律性強、抗壓能力突出,我們今年專門招聘設備操作員、安全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晉升綠色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超80%的企業推出“退役軍人優先”崗位,體現了對退役軍人的認可。招聘會還精准邀約了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等吉林省重點領域企業,力求人崗相適。

  我國每年新增一批退役軍人。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逐年提升,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文化水平和作風素質,是寶貴的人力人才資源。拓寬就業渠道,是助力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

  今年4月,“戎耀新程·就業護航”2025年退役軍人就業服務專項行動在全國啟動。活動將持續至11月,涵蓋就業跟蹤、穩崗擴容、國企民企招聘、“人工智能+就業”等六大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蓬勃發展,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退役軍人就業,是今年就業專項行動的新亮點。行動明確,大力開展人工智能領域技能培訓,引導退役軍人在人工智能數據標注與訓練、算法基礎、機器學習等領域就業。

  “我們已連續三年開展就業服務專項行動。”退役軍人事務部就業創業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提升就業服務的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持續拓寬渠道、搭建平台,不斷完善支持體系,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

  實實在在的數據,印証著行動成效。“十四五”期間,退役軍人事務部先后與69家央企、國企和大型民企簽約,帶動各級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與全國近2萬家企業合作,累計舉辦招聘會5萬多場次,140萬余名退役軍人達成就業意向。累計為吸納退役軍人就業的企業減免稅費約70億元,惠及企業20余萬戶。

  各地結合實際大膽創新,因地制宜推進發展,有力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

  安徽、寧夏等地國有企業每年拿出5%左右崗位,定向招聘退役大學生士兵﹔湖南、湖北等地開展“兵教師”專項培養招錄工作,探索退役軍人就業新渠道﹔四川制定全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業務信息指標體系,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瞄准需求,提供就業創業幫扶

  “參加這次培訓,我拿到了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証,就業選擇更多了。”雲南昆明,一名退役軍人學員剛完成職業技能學習課程,分享著喜悅。

  在部隊學到的專業技能,有時難以完全匹配社會崗位。告別軍營、踏入社會,掌握一門實用工作技能,是不少退役軍人的迫切需求。因此,職業技能培訓尤為關鍵。

  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軍地相關部門,出台《關於全面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構建適應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終身學習四位一體的教育培訓體系。

  各地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加強退役軍人就業教育培訓,設置實用性強、就業率高的培訓項目和課程,推行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輸送人才——

  上海對接收安置的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組織適應性培訓,採用“互聯網+培訓”等方式,靈活安排教學﹔福建福州市為退役軍人開設無人機培訓,組織專業團隊開展實操訓練﹔廣東汕頭市結合產業需求,為退役軍人開設人工智能、電子商務、食品檢驗等熱門技能培訓項目……

  鼓勵創新、支持創業,近年來,退役軍人事務部指導各地挂牌設立1988個創業孵化基地,組建擁有1.4萬多人的創業導師隊伍,舉辦全國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營造創業創新氛圍,促進退役軍人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

  創業扶持政策也持續豐富。近年來,國家不斷完善稅收、金融等創業扶持優惠政策,為退役軍人施展才華搭建廣闊舞台。2024年底,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印發通知,明確借助軍功榮譽等信息,在融資准入、額度和期限上對退役軍人給予傾斜,進一步支持其創業創新。

  江蘇揚州市,退役軍人李金泰接手父親的工廠時,倉庫堆著大量滯銷產品。揚州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走訪了解情況后,為其提供了網絡直播培訓、創業貸款貼息和稅費優惠等幫助。在針對性幫扶措施幫助下,李金泰經營的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從2022年至去年年底,全市退役軍人創辦企業增長近6000家。”揚州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們舉行‘走訪退役軍人創辦企業服務月’活動,150多家企業收到了稅費減免、貸款和創業服務在內的‘暖心包’。”

  保持本色,平凡崗位續寫榮光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是廣大退役軍人深植心底的信念。

  在上海市第二中學的思想政治課堂講台上,退役軍人教師李志鵬用妙趣橫生的故事和語言,生動講解課本知識,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退役后,李志鵬到上海師范大學繼續學習,畢業時,綜合成績位列專業第一。走上三尺講台,他用心教好每一堂課,將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在部隊,我努力當好兵﹔現在當上了老師,必須繼續發揚軍人精神,教好書、上好課,當好‘學生成長引路人’。”李志鵬說。

  優秀退役軍人到中小學任教,有利於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助力改善中小學教師隊伍學科結構和性別比例,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目前,超過1.48萬名優秀退役軍人受益於政策支持成為“兵教師”奮戰在教育一線,為培育時代新人貢獻力量,成為退役軍人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浪潮的縮影。

  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為充分發揮退役軍人作用,退役軍人事務部加強“兵支書”“兵教師”“國防教育輔導員”等培育使用,推動開展消防員專項招錄,引導退役軍人繼續為國家作貢獻。約37萬名優秀退役軍人擔任村(社區)兩委委員,2.9萬余名退役軍人進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

  退役軍人事務部還通過各種舉措,引導退役軍人投身邊疆建設,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從扎根邊疆到投身教育,從創業一線到基層服務,不同領域涌現出許多典型:一輩子堅守初心的張富清、西陲戍邊半世紀的魏德友、致力愛國主義教育的周全弟、創造飛行奇跡的劉傳健……廣大退役軍人用自己的方式,延續著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我們將繼續採取有力舉措,把廣大退役軍人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積極性調動起來,為他們在各行各業建功立業創造條件、搭建舞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生機活力。”退役軍人事務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14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